時間回到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反種族歧視示威抗議蔓延歐美多國,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中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國際規則「朝夕令改」的時代大背景因話語權的缺失,一再處於被動狀態,雖比「浮萍」強韌與堅實,但依然要「逐水而流」。

2020年5月,美國突然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要求美國及其在外的廠商將使用美國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芯片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2020年9月份,全球所有公司都不能利用美國的專利技術與華為進行合作。接下來的三五年內,遭受美國的禁令的中國企業出現了第二家、第三家……「逆流而上」的熱血與拼搏成為了那十年期間的民間主旋律,但中國要做的不止如此,是要「改變水流方向」。

在經歷了新冠疫情的大考驗,全世界各國陸續投入到投資數字基建的大潮中。在數字基建中,通信與計算是兩件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過去幾十年的世界格局中,佔領5G/6G和芯片這兩個領域成為了各方力量角逐的競技場。

應用在通信及智能手機、電腦、工業、醫療、消費電子等領域的芯片產業,分工從生產流程來說,分設計、製造與封裝三大環節。芯片設計公司不生產芯片,設計技術授權(半導體IP)和EDA軟件是Fablesss芯片設計方的「畫板和顏料」,芯片設計公司把芯片設計好就會把圖紙交給芯片製造代工廠去生產,生產出來的是晶圓,最後交給測試、切割、封裝成過去傳統意義上的芯片。

始於2020年的美國霸權圍剿,中國拿出了在1986年自主研發「熊貓CAD系統」的決心,在芯片三大環節研發中國的核心技術,培育核心企業,補齊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當然也吸取了「熊貓CAD系統」研發成功後歐美低價傾銷的經驗教訓,用制度與稅收給中國企業更好的保障,避免核心技術的研發與高新科技科技的培育扼殺在搖籃之中。

「打鐵還需自身硬」

而今天,我們要追溯的是國產半導體IP的突圍崛起的艱辛與高光時刻。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這座金字塔上,IP 處於價值鏈的最頂端。而中國半導體IP產業在2020年面對的困境是當時最優秀的中國芯片設計企業——華為海思芯片都是通過英國ARM公司的公版架構上二次開發的,在2020年後,ARM在可提供下一代架構支持和要停止合作間反覆「橫跳」。中國的其他芯片設計企業雖在美國禁令外,暫時能喘一口氣,但華為遭遇的不合理打壓一直提醒着他們「芒刺在背」。

中國的芯片設計企業在利用喘息機會,獲取盡量多的ARM/AMD/英特爾等半導體IP壟斷玩家的架構永久授權,在此基礎上自主研發和設計。雖然中國半導體IP要設計出比肩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指令集架構難度非常大,但中國企業硬是拿出了即便要一百年,也要設計出來的信念,因為堅持,所以有了希望,當然這根本不需要一百年。

當時的半導體IP 主要分為軟 IP、固 IP 和硬 IP。因此在面對EDA軟件的美國壟斷玩家,那些集成了時下大量軟IP,同時因有晶圓代工廠實時反饋數據包而具備的驗證功能的EDA軟件,國產EDA軟件的追逐與突圍之路依顯艱辛。直到覆蓋整個高端芯片設計的全流程的國產EDA軟件實現突圍,半導體軟IP的研發與集成才有了實現的載體。

選對賽道掌握未來話語權

半導體IP產業除了不斷提升自身技術與研發能力來為之後的突圍加持,還是因為選對了賽道。

其實在更遠的21世紀初,中國在芯片設計也有像樣的芯片,比如MP3芯片供應商的兩家之一是出自中國廣東珠海;後來隨着中國通訊設備製造產業的崛起,圍繞這一產業的純芯片設計公司得到了迅猛發展的良機。2016年世界50強中有11家是中國的,其中3家是電信產業出生,1家是智能電網、3家是為手機/平板電腦提供芯片。所以選對賽道,永遠是加分項。

2020年始,中國半導體IP產業首先選定了經過十二五、十三五發展成在世界「排得上號」的中國企業、先進產業領域,如智能家居製造業、工業中的大型和新基建設備與材料、電子消費、文娛內容生產領域,通過與這些中國企業緊密綁定,自主研發設計半導體IP,實現了先進領域的半導體IP自主研發與應用的突圍,這些領域的企業也在國產半導體IP的助力下實現了新一輪轉型升級,最終實現了雙贏。

2020年,中國編製好了《十四五規劃》,把5G、半導體、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列入「十四五規劃」予以戰略支持,保持中長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半導體IP產業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積極往數據處理、人工智能、高端智造的領域投入研發和設計,投入的力度可謂是不計得失,不論成果。選對了芯片的未來應用場景順利讓中國的半導體IP產業順利「出圈」。中國半導體IP企業不僅成為了全球多個高新科技領域的國際標準制定參與者,掌握了話語權,也成為了「未來」的代名詞。因為中國半導體IP設計能預設未來,能讓未來的應用場景落地。

在單機時代,不可能擊敗老古董諾基亞,必須換到互聯網時代才有機會;在內燃機時代,想擊敗德日系汽車也不可能,必須換到電動汽車領域來比拼;所以在半導體產業一樣,在以硅為基礎的時代趕超是不容易的,專利都被他們鎖死,即便實現了更多專利的中國化,和更多領域的中國標準話語權,歐美標準始終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2060年,中國再度集結了國內最優秀的人才專家,芯片產業全產業鏈協同生物技術產業為未來芯片形態做前沿探索和落地,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在今年2189年,生於中國的具備穩定多態和自主進化形態的生物芯片已經適用於所有的人類活動乃至生命活動場景。

關於 Barbara
Barbara成功獨立建站就洋洋得意的文科生,真真的「碼農」,敲的是文字,偶爾會拿起相機加點顏色。世無難事,學無止境,多功能身份(文字工作者、旅遊愛好者、寶媽、業餘建站人…其他待續…),喜歡交流,樂於分享。
wechat_pay

本站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多少隨意,歡迎來賞!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