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瓜太多,以至於在微博上一條大年初一里關於民生話題的官博互懟,在年後再次進入老百姓的視野。

@江西高速 這一問,是我多年前做記者時候,報道禁摩新聞時候的疑問。當然我當時問的是:
「為什麼老百姓不能騎摩托,為什麼一戶人家只能有一台摩托能上牌?

二十多年前,家裡擁有一輛摩托車,就像現如今村裡的有錢人能在自己宅基地蓋上一幢別墅那樣威風。

在我的印象中,摩托車是必不可少的。二十年前,村裡的路還不是水泥路,更別提能有現如今進村的巴士的。周末放學坐公交回家,最近的下車地點離我家還有5公里路,下車後,很多家長都會騎摩托車或單車過來載自家孩子。而我在爸媽沒空,讓我在下車點附近等上半小時1小時的時候,最希望碰到好朋友的爸爸,叔叔是開摩托車載客的,但是他經常載我回家不收錢。叔叔在風裡雨里飛馳養家,讓我敬佩。

後來,我從事記者工作的地方的一個鎮街(遠離區中心)開始籌劃禁摩專項行動,當然不是全面禁摩,而是要查處沒有上牌的摩托,但是卻又規定一戶家庭只能有一台摩托能上牌。其實至於後面有沒有真正落實,我也沒有關注了。

只是當時我得知,在不遠處的江門,「禁摩」是不可能的事。江門是中國摩托車行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十多家摩托車整車生產企業是江門的稅收來源,除了這一客觀原因,更是因為江門市官方的公開發言:
「摩托車絕對不是治安和交通問題的原因,江門不會禁摩。」

個人認為,最理想的道路規劃應該包括機動車道、公交車道、摩托車道、單車道和人行道,還有盲道。

經濟高速發展,似乎人人都買得起小轎車,但是不能忽視摩托車、單車等其他交通工具的使用需求。如果有專屬車道,誰願意與鋼鐵的小車掙道。

前幾年,提出「城市慢行系統」,概念高大上,其實要做的也就是同一件事。

提倡環保出行,提倡人文關懷,這些口號最終的落地還是要有一條實實在在的道路給摩托車、單車、步行和盲人使用。共享單車的戛然而止,我認為與城市道路規劃滯後有密切關係。


20年前的道路其實是很寬敞的,如今車變多了,路卻變窄了。

土地資源珍貴,蓋商業街當然比蓋馬路掙錢。

關於 Barbara
Barbara成功獨立建站就洋洋得意的文科生,真真的「碼農」,敲的是文字,偶爾會拿起相機加點顏色。世無難事,學無止境,多功能身份(文字工作者、旅遊愛好者、寶媽、業餘建站人…其他待續…),喜歡交流,樂於分享。
wechat_pay

本站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多少隨意,歡迎來賞!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